活到老学到老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南亚,正是这样一个体质:现有制度框架本身就具备掠夺性,只有进入体质内,机构才有掠夺的可能,当掠夺已经成为习惯,这种制度就很难打破自身循环。这种所谓的高端只能维持极少数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因为,没有创新,国民财富总是就是一定的。创新难以为继;危机成为必然
经济起飞过程中,东南亚始终依靠出口导向型战略,依靠模仿型创新,依靠劳动力优势。说难听点,这种方式是捡破烂,然后通过掠夺本国劳动力红利(廉价)进行出口加工,说到底还是原有的掠夺模式,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一旦模仿型创新优势耗尽,那无疑同样会产生流动性过剩,剩下的就是危机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在精神病人的思想与非精神病人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差别。精神病人的思想真的是有问题的,不正常的吗?不见得,也不见得非精神病人的思想是正常的,其实正如作者所说,只要没有危害他人,没有设计公共秩序,还能正常生活的人都是属于正常的思想。通过阅读本书,也解决了我多年的疑惑,尤其是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吗?有可能"石头"才是,万物俱灭,万物俱生,比进化论的观点还更广泛,但最终都化成了石头。只不过时间线太长,我们人类察觉不到而已,就跟人体细胞一样,根本察觉不到人类的存在,在细胞的一生中人类或许只是个石头而已。
对于天马星空爱思考的人看完之后,我认为能解决一定的疑虑,你想不通的很多事情,本书或许有提及,自从看完这个书之后睡觉变得香多了,嘿嘿,有机会也的看看"24个比利",听说也是个类似的题材

在本书是偶然间在别的博客上看到的,爱情简史,他讲的不是爱情,讲的是关于两性的"非常理性"的博弈,从最初的远古人繁衍后代待到近代性欲望的释放,都用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审视现代为什么是一夫一妻,为什么都喜欢处子之身,为什么都喜欢忠诚,为什么是由女人来哺乳孩子。。。。我觉得还是读达尔文的进化论比较好。毕竟书中说的有些完全是无稽之谈,比如说多数男人喜欢萝莉?多数女人喜欢大叔?这太绝对了吧。以及还有太监为何比皇帝寿命长?那日理万机可不就是劳累过度,再加上权利的争夺交替皇帝当然死的快啊。很多结论看起来像是没什么根据的随意猜测,但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

翻译的不太友好。阅读起来比较费劲。正能量的书!

要给自己打一些鸡血。
1:理想也野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只有着眼当下才能有不朽的未来
3:野心+行动=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4:充实自己,把握机遇,主动出击,敲响机会的大门
5:不仅有行动上的表现,更要智慧取胜(声东击西、十面埋伏、走为上计)
6:责任感、忠诚、才会扩大自己的合作范围
7:居安思危
8:只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靠自己的能力去摆脱困境
9:合作和分享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
10:立即执行、不拖延到下一秒,么有任何接口

读不到100页是在是读不下去了,晦涩难懂,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人士都不推荐阅读。本书讲一些试验,再讲一些道理,最后再得出结论,关键结论竟然还有提问题的!阅读起来头疼,有些没有用的话感觉就是用来凑字的。
一开始说大脑是一个整体,意识不依赖与大脑的某一处工作组织,后面又说丘脑的损伤会导致意识的缺失。这本书豆瓣竟然还有8.2分!我看就是这书的名字起的好了

十六岁的少女,在一战的年代,在面对居无定所,隐藏种族身份的情况下,与身边周围的人一起生活的场景。由于在战争年代没有更多的朋友,安尼(主人公)把日志本当做知己知彼的好朋友,无话不谈。本文不仅仅是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也是一战中的人民苦难的生活报道。
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形容词,副词用的简单明了,在这些词语的修饰下文章读起来比较通畅,且还能带有感情色彩。
此书出版肯定是经过出版社审阅,出版人整稿,删、修、补一些内容之后才得以出版的,以及一些不好的文采都给舍去了。所以安妮的文采并非天生的这么好,而是一点一滴积累锻炼出来的,通过写日记的方式使自己的文采越来越好。所以对我而言我从中得到了经验是:万事开头难,只要你做了并且坚持下去,那么你在在方面肯定会有一定的收货,坚持下去就是了

勉强能读完,较理性的人不推荐读。
作者是一个哲学家及作家,本书是闲情散文,主要讲述从小时,到求学,在到响应国家号召下乡之路。
简述:北大毕业,知识青年,到农村,北大荒,遇到的情感情挫折,以及在求学之路与郭沫若长子的交往。大体七零八碎的个人成长生活,个人情感经历。鸡汤并不多,很难引起较大的共鸣。

以理性的观点审查我们世界当中的每个事情,看起来是有道理的,但是光靠理性的世界是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我们同时也得有感性的一面才能与其他人更好的相处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从一开始都是动物、都不会语言、都是狩猎为生,生存极为困难。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同类的帮助、在一起狩猎、吃其他猎物剩下的骨头---骨髓(听说吃骨髓可以变聪明,让我们产生了更高级的语言交流)、一起抵御入侵外来之敌、一起繁衍、一起应对恶劣的天气而迁徙栖息地。
在迁徙的途中我们的祖先偶然间发现了上帝的伊甸园---因为途中随身携带植物瓜果的种子撒播在各个地方(包括新的栖息地),致使我们的祖先优先发现了这个不用狩猎也饿不死的生活,开始了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可以圈养更多的人,但是人多却不好控制,以母系为中心的原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母为长),所以都能在一块,如果让更多的人在一块只能有共同的信仰,吃骨髓变聪明的祖先想到了编造神话,通过上帝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

每个人都有心目中的风筝,它代表着正直、善良、诚实,也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
阿米尔少爷心目中的风筝正如亲情中的父子关系一样。从开始为挣得父亲的独宠,不惜背叛儿时同伴的友情。为了能和父亲接近,强迫自己喜欢父亲喜欢的事情。为了能够让父亲为自己骄傲,极力在风筝大赛争取第一,赛后看见同伴挨打却又逃避的事实。为了能够摆脱因同伴受牵制的父爱,再一次诬陷他人,进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小说后期又因为阿米尔为得到父爱所付出的一切所踏上弥补自己的路途期间发生的事情,(所谓上天的报应)来叙述人生活着的情感与意义,尤其是问心无愧的活着的那份情感,与一开始开篇与小时玩伴(哈桑)的故事到后期自己知道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成戏剧性的对比。读完之后深知内心世界的平衡如何促使一个人做出下一步的选择。
评论